松紧带疲劳试验机的使用可分为试验前准备、试样安装与参数设置、试验执行与数据记录、试验后整理四个阶段,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
一、试验前准备
1.环境检查
确保实验室温度、湿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(通常温度为20℃±5℃,湿度≤65%),避免环境因素干扰试验结果。
2.设备检查
检查试验机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,电缆无破损或松动。
确认电源电压在220V±10%范围内,避免电压波动损坏设备。
检查夹具、连接器、楔形锁紧环等配件是否齐全,并选择与试样尺寸匹配的夹具。
3.预热设备
开启电源控制柜,预热30分钟,使设备达到稳定工作状态。同时打开计算机电源,运行试验控制程序。
二、试样安装与参数设置
1.试样固定
将松紧带试样两端分别夹入试验机的上下夹具中,调整夹持位置使试样垂直且受力均匀。
使用特制工具(如气动夹具或手动锁紧装置)固定试样,确保夹持力适中,避免试样滑动或局部变形。
2.参数设置
加载方式:选择循环加载模式,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反复拉伸。
载荷范围:根据试样规格设定疲劳载荷,例如6-60KN(具体需参考材料标准)。
频率:设定试验频率(如10Hz),模拟高频使用场景。
波形:选择正弦波、三角波或随机波,以匹配实际受力模式。
循环次数:设定终止条件(如10万次循环或试样断裂)。
保护参数:设置安全锁(如最大荷载+5kN),防止设备过载。
三、试验执行与数据记录
1.启动试验
点击控制程序中的“启动”按钮,试验机开始按预设参数对试样施加循环载荷。
观察试样拉伸-松弛过程,确保运动平稳无异常振动。
2.实时监测
通过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试样的应力、应变和位移数据。
若试样出现裂纹、弹性丧失或断裂,系统自动记录循环次数并停止试验。
3.数据保存
试验结束后,保存检测数据(如载荷-位移曲线、断裂位置、循环次数)。
分析数据以评估松紧带的耐疲劳性能(如弹性保持率、断裂模式)。
四、试验后整理
1.试样处理
取下断裂或失效的试样,观察其表面损伤(如裂纹、起毛、弹性丧失)。
记录断裂位置(如边缘应力集中处)和损伤模式,为材料改进提供依据。
2.设备清洁
用干净纱布擦拭设备表面及夹具,清除油污和碎屑。
定期更换润滑油,保持设备传动部件灵活。
3.记录归档
填写设备运行交接记录,包括试验参数、试样状态、异常情况等。
将试验数据归档保存,便于后续分析或质量追溯。
五、关键注意事项
安全操作:试验过程中严禁触碰运动部件,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。
参数校准:定期检定设备精度(如负载精度、位移精度),确保试验结果可靠。
应急处理:若设备发出异常声响或试样突然断裂,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钮并切断电源。
维护保养:长期停用时,对设备进行防锈处理,并定期通电运行以防止部件老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