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技术支持

45度干洗试验机的规范操作指南

 在纺织检测领域,45度干洗试验机是评估织物耐干洗性能的核心设备,其通过模拟实际干洗环境,测试织物在特定温度下的尺寸稳定性、色牢度及物理性能变化。本文将从操作前准备、设备调试、测试流程、后处理及安全注意事项五个维度,系统阐述该设备的规范使用方法。

45度干洗试验机.png

 一、操作前准备:细节决定成败

 1.环境与设备检查

 设备需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,远离热源与直射阳光,确保通风良好。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(通常为220V/50Hz),并确认压缩空气源压力稳定在0.5-0.7MPa范围内。对于蒸汽加热型设备,需提前开启蒸汽阀门,预热加热系统至设定温度。

 2.试剂与样品准备

 根据测试标准(如AATCC 162或16 CFR Part 1610),配置干洗溶液。例如,某标准要求将5ppm氯、100ppm盐加入5000mL蒸馏水中,再通过碳酸钠和乙酸调节pH值至7.0,溶液温度控制在21℃。样品需按尺寸要求裁剪(如6×6cm或50×150mm),总重量控制在5.0g±0.25g,多层不同颜色样品可混合测试。

 3.设备清洁与校准

 若设备长期未使用或完成其他测试,需进行彻底清洁。例如,向洗涤汽缸内加入5000mL去离子水和0.5mL次氯酸钠,运行10分钟后排空溶液。同时,检查温度传感器、压力表等关键部件是否校准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
 二、设备调试:精准控制测试条件

 1.温度与时间设定

 将设备温度设定为45度,通过PID算法控制升温速率(通常不超过8℃/分钟),避免温度过冲。根据测试标准,设置洗涤时间(如60分钟)、甩干时间(3分钟)及烘干温度(60-66℃)。例如,某燃烧测试样品需在干洗后以60℃烘干18-20分钟,再冷却5分钟。

 2.溶剂与溶液管理

 对于使用有机溶剂(如全氯乙烯)的设备,需确保溶剂液位在安全范围内。若采用氯水溶液测试,需定期检测溶液浓度,通过滴定法调节至5ppm氯含量。例如,某实验显示,溶液浓度偏差超过10%会导致色牢度评估结果失真。

 3.机械性能验证

 启动设备空载运行,检查滚筒正反转、脱液转速(通常400-800转/分钟)及烘干系统是否正常。若发现异常噪音或振动,需立即停机检修,避免损坏设备或影响测试结果。

 三、测试流程:标准化操作步骤

 1.样品装载

 将样品与控制布(如标准棉布)按比例放入洗涤汽缸,总负载不超过滚筒容积的80%。对于凸起纤维表面织物(如绒面革),需按绒毛排列相反方向清刷一次,避免测试误差。

 2.洗涤与脱液

 启动洗涤程序,滚筒正反转使样品与溶液充分接触。洗涤结束后,进入高速脱液阶段,通过离心力去除多余溶剂。例如,某设备脱液时间设置为3分钟,可有效减少溶剂残留。

 3.烘干与冷却

 将样品转移至烘干系统,以设定温度(如60℃)烘干至溶剂分离器排液管无溶剂排出。烘干后需冷却5-10分钟,防止织物因高温变形。例如,某实验表明,未充分冷却的羊毛织物尺寸变化率增加0.5%。

 四、后处理:数据记录与样品保存

 1.色牢度评估

 取出样品后,用滤纸吸干表面残留溶剂,在标准光源下评估色牢度。例如,某标准要求使用灰色样卡对比色差,评级结果需记录在测试报告中。

 2.尺寸测量

 使用游标卡尺或专用模板测量样品尺寸,计算洗涤前后尺寸变化率。例如,某燃烧测试样品需裁剪为2×6英寸(50.8×152.4mm),尺寸偏差超过2%需重新测试。

 3.样品保存

 将测试后的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5分钟,再转移至密封袋保存,避免受潮或污染。对于需进一步测试的样品(如燃烧测试),需按标准要求进行清刷或干燥处理。

 五、安全注意事项:防范于未然

 1.溶剂管理

 干洗溶剂(如全氯乙烯)具有挥发性和毒性,操作时需佩戴防毒面具与耐腐蚀手套。若溶剂泄漏,立即启动应急程序:关闭电源→打开排风系统→用吸附棉处理泄漏溶剂→将废弃物装入专用容器。

 2.防火防爆

 设备周围禁止堆放易燃物,烘干系统需配备温度报警装置。若发现异常升温或异味,立即停机检查,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。

 3.操作规范

 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打开舱门或触摸旋转部件。每日测试结束后,关闭电源、水源及蒸汽阀,清理设备内部残留物,确保下次使用安全。

 通过系统化的操作流程与严格的安全管理,45度干洗试验机可稳定输出高精度测试数据,为纺织行业提供可靠的质量评估依据。操作人员需定期参加专业培训,掌握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技能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。


Please fill in for direct download

Mechanical Tester Tribometer Profilometer Hand Abrasion